《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诊疗指南(2023)》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诊疗指南项目组编写,于2024年4月发表在《中医杂志》第65卷第8期。该指南旨在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呼吸内科医师提供关于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 Dependent Asthma, SDA)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调护的指导和建议,以规范SDA的中医诊疗方案,提高中医药防治水平。
背景与目的
激素依赖性哮喘(SDA)属于重症哮喘和难治性哮喘的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SDA患者通常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表现为寒热错杂、痰瘀互结、虚实相兼,且易累及其他脏器,引发多种并发症。中医药在治疗SDA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少口服糖皮质激素(Oral Corticosteroids, OCS)的用量、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急诊及住院次数,同时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因此,制定统一的SDA中医证候诊断和治疗指南,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疗效并推广治疗经验。
指南制定方法
本指南通过改良德尔菲法确立临床问题,并结合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和推荐标准(GRADE方法)进行评价。证据概要表通过GRADEpro实践指南开发工具(GDT)生成,最终推荐意见和共识建议则采用德尔菲法形成。有证据支持的“推荐意见”采用GRADE网格计票规则,证据不充分的“共识建议”采用多数计票规则。指南的制定方法详见附件1。
主要内容
1. 定义与诊断标准
本指南参考了2023年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倡议(GINA)、2014年欧洲呼吸学会/美国胸科学会(ERS/ATS)国际重症哮喘指南、《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及《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明确了SDA的定义。SDA的诊断标准包括:
- 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 每年常规OCS维持治疗超过6个月,每日口服强的松的最小有效剂量为5 mg;
- 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OCS可维持控制,停药或减量会导致哮喘复发或加重。
评估方法
本指南详细列出了SDA的评估方法,包括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痰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外周血EOS、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血浆皮质醇(PC)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指标。这些指标用于评估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炎症类型、哮喘控制水平及激素撤减过程的安全性。
鉴别诊断
本指南对激素抵抗型哮喘(SRA)和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进行了详细鉴别诊断,明确了SDA与这两种疾病的区别。SRA的诊断需满足特定条件,包括激素用量足、排除潜在加重因素等;ABPA则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
中医病因病机
本指南认为,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类似于中医的纯阳壮热之品,长期使用会导致肺气阴两伤,虚火痰热之候。在激素撤减过程中,随着外源性激素剂量的减少,肾阳亏虚之征渐显,而阴虚火旺之象持续未解,最终形成阴阳失衡、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痰瘀内阻则贯穿于整个激素撤减过程。
中医辨证分型
本指南将SDA分为三种常见证型:
治疗
疗效评价标准
本指南明确了SDA治疗的主要疗效指标(OCS剂量的变化)及次要疗效指标(ICS每日用量、肺功能、EOS、FeNO、tIgE、ACT评分、ACQ评分、AQLQ评分),并提出了安全性指标(PC、肝功能、肾功能)。
预防调护
本指南从起居调护、饮食调护、情志调护及健康宣教四个方面提出了SDA的预防调护建议,强调顺应四时变化、避免接触过敏原、清淡饮食、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意义与价值
《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诊疗指南(2023)》的发布,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提供了关于SDA的规范化诊疗方案,有助于提高中医药在SDA治疗中的应用水平,减少激素依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该指南的制定方法科学严谨,结合了国际公认的证据分级标准,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实用性。通过推广该指南,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在重症哮喘治疗中的疗效和影响力。
亮点
1. 本指南首次系统总结了SDA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为临床提供了明确的诊疗思路。
2. 结合国际证据分级标准,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推荐意见和共识建议,增强了指南的权威性。
3. 详细列出了中医外治法及撤减激素的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指导。
4. 强调预防调护的重要性,从多方面提出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建议。
该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医药在激素依赖性哮喘治疗领域的进一步规范化与科学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