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单细胞衰老识别揭示衰老异质性、轨迹及调控因子

期刊:Cell MetabolismDOI:10.1016/j.cmet.2024.03.009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原创性研究。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单细胞衰老识别揭示衰老异质性、轨迹及调控因子
——Tao等人在《Cell Metabolism》发表机器学习工具SenCID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学中心(Peking-Tsinghua Center for Life Sciences)的Wanyu Tao、Zhengqing Yu和Jing-Dong J. Han(通讯作者,邮箱jackie.han@pku.edu.cn)合作完成,成果于2024年5月7日发表于《Cell Metabolism》(Volume 36, 1–18页),DOI: 10.1016/j.cmet.2024.03.009。


学术背景

研究领域与动机
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是衰老相关疾病的核心机制,但其高度异质性导致研究面临两大挑战:
1. 缺乏通用标记物:现有标志物(如p16、SA-β-gal)在非衰老细胞中也可能表达,且不同细胞类型响应差异显著;
2. 技术局限:传统转录组分析方法难以区分衰老细胞与静息(quiescent)或分化细胞。

研究目标
开发机器学习工具SenCID(Senescent Cell Identification),实现以下功能:
- 精准识别单细胞和批量转录组中的衰老细胞;
- 解析衰老异质性(heterogeneity)及其调控网络;
- 为靶向清除衰老细胞(senolytics)提供精准干预策略。


研究流程与方法

1. 数据收集与模型训练

  • 数据集:整合52项研究的602个样本,涵盖30种细胞类型(如肺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57种衰老诱导条件(如DNA损伤、氧化应激)。
  • 算法开发:对比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深度神经网络,最终选择SVM构建SenCID模型,采用“留一细胞类型交叉验证”(leave-one-cell-type-out)策略优化泛化能力。
  • 特征选择:通过递归特征消除(RFE)从1,290个衰老相关基因(SRGs)中筛选出细胞类型特异性标记,定义6种衰老身份(Senescence Identity, SID)。

2. 模型验证与功能分析

  • 特异性验证:测试SenCID在活化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等非衰老状态下的假阳性率,证实其可区分急性DNA损伤与永久性衰老。
  • 功能富集: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揭示不同SID的独特功能偏好(如SID2富集脂质合成,SID3富集线粒体功能)。
  • 药物响应实验:验证SID5细胞(如肺成纤维细胞)对强心苷类senolytics的敏感性,与SA-β-gal染色结果一致。

3. 单细胞衰老轨迹重建

  • 应用场景:分析正常衰老、慢性肺病(如IPF)和COVID-19患者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2),发现:
    • 共同终点:所有轨迹均以细胞连接和溶酶体功能上调为终点;
    • 异质性路径:衰老诱导条件不同导致中间态基因表达差异(如COVID-19中氨基酸代谢下调,而衰老中核糖体功能丧失)。
  • 调控网络:转录因子(TF)分析揭示CEBPD、STAT1等核心调控模块在多种疾病中保守。

4. 高通量筛选衰老调控因子

  • Perturb-seq数据:应用SenCID分析RPE1(SID3)和K562(SID6)细胞的单细胞CRISPR筛选数据,发现:
    • 促衰老靶点:8类功能模块(如核糖体生物发生、DNA复制)的扰动可诱导衰老;
    • 核心通路:组2基因(如AURKB、CDC45)通过细胞周期和染色质分离调控衰老进程;
    • 抑衰老靶点:PTEN和PGD敲低可缓解衰老表型。

主要结果与逻辑链条

  1. SID分类的生物学意义

    • 基线衰老评分(BSS):与细胞干性(stemness)呈负相关(Spearman r=-0.52),提示高分化细胞更易衰老。
    • 药物响应差异:SID5细胞因高表达BCL2家族基因,对强心苷类senolytics敏感(p<0.01)。
  2. 疾病相关衰老轨迹

    • 自分泌环路:IPF和COVID-19的衰老AT2细胞中,EGF-EGFR等自分泌相互作用显著增加,可能加剧病理进程。
    • TF动态模式:ZBTB7A在4种疾病轨迹中均上调,而USF2仅在慢性病中下调,提示调控网络的疾病特异性。
  3. 调控因子层级

    • RPE1细胞:组2基因(如CDC45)是其他7组促衰老扰动的核心中介;
    • K562细胞:p53缺失导致衰老依赖核糖体功能失调而非细胞周期阻滞。

结论与价值

科学意义
- 理论层面:首次系统性定义衰老的6种分子身份,阐明异质性源于细胞类型与诱导条件的交互作用;
- 技术层面:SenCID是首个适用于单细胞和批量转录组的衰老量化工具,AUC达0.9以上。

应用前景
- 精准医疗:SID分类可指导senolytics的细胞类型特异性使用;
- 药物开发:筛选出的PGD等靶点兼具抗癌和抗衰老潜力。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SenCID整合多组学数据,克服了单标记物的局限性;
  2. 发现深度:揭示衰老终点的保守性与路径的异质性并存;
  3. 跨疾病应用:从正常衰老到COVID-19,均验证工具的普适性。

局限与展望
当前Perturb-seq仅在永生化细胞中开展,未来需在原代细胞中验证抑衰老靶点。


(报告总字数:约1800字)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