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韩国市场中谷物及谷物制品中新出现霉菌毒素的发生情况研究

期刊: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part aDOI:10.1080/19440049.2018.1562233

韩国市场谷物及谷物制品中新出现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研究

一、研究团队与发表信息
本研究由韩国食品研究所(Korea Food Research Institute)食品分析中心的Dan-Bi Kim、Nho-Eul Song、Tae Gyu Nam、Sanghee Lee、Dongwon Seo及Miyoung Yoo共同完成,发表于2019年1月的《Food Additives & Contaminants: Part A》期刊,标题为《Occurrence of emerging mycotoxins in cereals and cereal-based products from the Korean market using LC-MS/MS》。研究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首次系统调查了韩国市场谷物及加工品中8种新兴霉菌毒素的污染水平。

二、学术背景与研究目标
霉菌毒素是由曲霉(Aspergillus)、镰刀菌(Fusarium)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传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已受严格监管,但新兴霉菌毒素(如交链孢霉毒素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霉毒素甲醚(AME)、恩尼菌素(enniatins, ENs)等)因缺乏毒理学数据和污染基线,尚未纳入国际标准。这些毒素可能抑制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活性,诱发DNA损伤,但现有研究多局限于体外实验。

本研究的两大目标:
1. 方法学开发:建立基于QuEChERS(快速、简便、廉价、高效、耐用、安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提取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同步检测方法,覆盖AOH、AME、tentoxin (TEN)、beauvericin (BEA)及4种ENs(ENA、ENA1、ENB、ENB1)。
2. 污染调查:应用该方法评估韩国市售97份样品(61份谷物、36份谷物制品)的污染现状,为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研究流程与方法细节

  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样本量:61份谷物(如小麦、玉米)和36份谷物制品(如面包、饼干),均购自韩国本地市场。
    • 前处理:样品经研磨后,采用改良QuEChERS法提取,以4 g样品加20 mL酸化乙腈(0.1%甲酸)和20 mL水,离心后取上清液经C18和PSA(Primary-Secondary Amine)吸附剂净化,最终用0.2 μm滤膜过滤。
  2. UPLC-MS/MS分析

    • 色谱条件:采用Cadenza CW-C18色谱柱(50×2 mm, 3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0.1%甲酸乙腈(B),梯度洗脱(40% A起始,10分钟内降至25%)。
    • 质谱参数:电喷雾电离(ESI)正负离子切换模式,多反应监测(MRM)。例如,AOH和AME采用负离子模式([M-H]−),TEN、BEA和ENs采用正离子模式([M+H]+)。优化后的碰撞能量(CE)和去簇电压(DP)确保高灵敏度(见表1数据)。
  3. 方法验证

    • 线性与灵敏度:所有毒素的线性范围(0.15–100 μg/kg)相关系数(r)>0.993,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1–7.19 μg/kg和0.03–21.38 μg/kg。
    • 准确度与精密度:加标回收率82.7%–108.8%,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5.3%,符合FDA指南要求。

四、主要研究结果

  1. 污染发生率

    • 谷物:49.2%(30/61)样品检出至少1种毒素,ENB检出率最高(27.9%),浓度0.49–6.28 μg/kg;AME污染水平最高(70.9 μg/kg)。
    • 谷物制品:83.3%(30/36)样品受污染,TEN和AOH为主要污染物(检出率61.1%和55.6%),TEN最高浓度达46.64 μg/kg。
  2. 毒素分布特征

    • 交替污染现象:AOH与TEN在31.8%样品中共同检出,可能与Alternaria真菌的协同代谢有关。
    • 加工影响:ENs在谷物制品中检出率显著低于原料(如ENA1仅3.3%),推测高温加工导致降解,而AOH/AME因热稳定性高得以保留。

五、结论与价值
1. 科学意义:首次建立针对8种新兴霉菌毒素的同步检测方法,填补了韩国市场污染数据空白。
2. 应用价值:高污染率(尤其谷物制品)提示需加强监管,并为国际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3. 后续方向:需扩大食品类别监测,研究毒素在储存和加工中的稳定性及体内毒性机制。

六、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结合QuEChERS与UPLC-MS/MS,实现多毒素高通量检测,较传统HPLC方法效率提升50%。
2. 发现特殊性:揭示AME在谷物中的极高污染水平(70.9 μg/kg),远超南非发酵豆(91 μg/kg)和比利时辣椒(222 μg/kg)的报道值。
3. 数据全面性:覆盖原料与加工品,明确ENs在加工链中的衰减规律,为工艺优化提供靶点。

七、其他发现
- 未监管毒素的潜在风险:如BEA(检出率6.6%)虽未纳入限值,但其细胞毒性(抑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需引起关注。
- 补充数据价值:作者在期刊官网提供了质谱参数和色谱图(Supplementary Material),可供方法复现。

(注:文中所有专业术语首次出现时标注英文原名,如QuEChERS、UPLC-MS/MS等。)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