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数字健康技术在老年人中提升用户体验的可用性措施:系统综述

期刊:bulleti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DOI:10.11591/eei.v12i3.4773

学术报告:老年人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可用性措施系统综述

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马来西亚多所高校的研究团队合作完成,主要作者包括:
- Azaliza Zainal(Universiti Selangor)
- Nur Farhanum Abdul Aziz(Universiti Selangor)
- Nahdatul Akma Ahmad(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
- 其他合作者来自Universiti Selangor、Universiti Teknologi MARA、Universiti Pendidikan Sultan Idris及University College of MAIWP International。
研究发表于2023年6月的期刊 *Bulleti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cs*(Vol. 12, No. 3),DOI: 10.11591/eei.v12i3.4773。


研究背景与目标
本研究属于数字健康(digital health)老年技术(gerontechnology)交叉领域,聚焦老年人对数字健康技术的使用体验问题。背景基于两点核心挑战:
1. 人口老龄化趋势:马来西亚预计2030年老年人口占比达15%,全球范围内老年护理需求激增。
2. 技术采纳障碍:老年人对数字健康技术(如移动健康应用、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的接受度低,原因包括界面设计不适老、认知能力下降、缺乏学习支持等。

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方法,回答以下问题:
- 哪些可用性措施(usability measures)能提升老年人使用数字健康技术的体验?
- 现有研究如何定义和评估这些措施?


研究方法与流程
研究采用PRISMA框架的系统文献检索策略,分为五个步骤:

  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数据库:Scopus和Web of Science,检索词涵盖“usability”“digital health”“elderly”等关键词组合。
    • 初筛结果:18,438篇文献,通过自动筛选功能限定2017–2021年发表的英文文章,排除非学术论文及重复文献后剩余103篇。
  2. ** eligibility( eligibility)**

    • 人工阅读标题与摘要,排除74篇与健康技术使用无关或偏重医学领域的文献,最终纳入29篇高质量文献。
  3. 质量评估

    • 由两名专家根据Petticrew和Roberts的标准将文献分为高(27篇)和中(2篇)质量等级。
  4. 数据分析

    • 采用主题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通过反复阅读、编码、子主题提取(12个子主题)和主题归纳(4大主题)。
  5. 主题验证

    • 将初步主题与子主题提交专家评议,最终形成共识性结论。

主要结果与发现
研究归纳出四大主题及其子主题,具体如下:

  1. 效率(Efficiency)

    • 灵活性:个性化功能(如药物提醒应用可调整剂量和时间)显著提升老年人使用意愿。
    • 界面设计:大按钮(larger buttons)、高对比度色彩(high-contrast colors)、简洁布局(simple layout)是关键优化方向。例如,Sans-serif字体(12–14磅)和左对齐文本可改善阅读体验。
    • 功能设计:语音交互(voice-enabled interfaces)和警告音(warning tones)帮助视力或行动障碍用户;游戏化元素(如倒计时功能)增强参与感。
  2. 有效性(Effectiveness)

    • 简化操作:老年人偏好“一键式”功能(如饮食记录应用的拍照上传)和稳定的导航结构。研究指出,复杂功能(如多层级菜单)是采纳的主要障碍。
  3. 满意度(Satisfaction)

    • 信任与安全:老年人对数据隐私(data privacy)和网络安全(internet security)存在顾虑,需通过权威认证(如政府背书)缓解。
    • 情感激励:虚拟现实游戏(virtual reality games)和怀旧元素(nostalgic objects)能激发积极情绪,甚至减轻疼痛感知。
  4. 易学性(Learnability)

    • 培训与支持:清晰的说明(如分步指南)和同伴学习(peer learning)显著降低学习门槛。例如,COVID-19接触追踪应用通过应用商店说明提升老年用户理解度。

结论与价值
1. 学术贡献
- 首次系统整合老年人数字健康技术的可用性措施,提出“设计即普适”(designing for elderly as designing for all)理念,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1. 实践意义

    • 设计建议:界面需兼顾视觉、功能和结构(如分层信息展示);功能应聚焦核心需求(如健康监测),避免冗余。
    • 社会支持:需配套培训计划(如工作坊)以提升技术采纳率。
  2. 局限性

    • 纳入文献以高收入国家为主,可能忽略文化差异对技术接受度的影响。

研究亮点
1. 方法创新:结合主题分析与系统综述,首次在老年数字健康领域建立多维度可用性评估体系。
2. 跨学科整合:融合人机交互(HCI)、心理学(如情感设计)与公共卫生(如慢性病管理)视角。
3. 政策启示:呼吁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发适老化技术,并纳入健康服务体系。


其他有价值内容
- 研究获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基金(FRGS/1/2020/ICT01/UNISEL/03/01)支持,体现了国家对老龄化议题的重视。
- 附录中详细列出29篇文献的国家分布(中国7篇、马来西亚3篇等)和研究方法,为后续区域比较研究提供基础。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