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自:

哮喘患者奖励和显著性网络的区域脑结构变化

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DOI:10.1016/j.bbi.2025.01.028

这篇文档属于类型a,即报告了一项单一原创研究的学术论文。以下是针对该研究的学术报告:


主要作者及机构
本研究由Danielle Carroll、William W. Busse、Corrina J. Frye、Danika R. Klaus、Julia C. Bach、Heather Floerke、Barbara B. Bendlin、Henrik Zetterberg、Kaj Blennow、Amanda Heslegrave、Rachel Hoel和Melissa A. Rosenkranz共同完成。研究团队来自多个机构,包括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健康心智中心、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过敏、肺病与重症医学系、威斯康星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瑞典哥德堡大学萨尔格伦斯卡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巴黎脑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等。该研究发表于《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2025年1月31日接受,2025年2月5日在线发表。

学术背景
哮喘(asthma)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全球影响超过3亿人,且与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高度共病。尽管已有研究揭示了哮喘相关的功能性脑异常,但关于结构性脑差异的研究有限。慢性系统性炎症对大脑功能与结构有显著影响,可能通过神经炎症机制导致心理症状的跨诊断表现。本研究旨在探讨哮喘患者与非哮喘健康对照组在区域性脑体积、皮质厚度和表面积上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与抑郁症状、哮喘严重程度、炎症程度以及神经炎症、神经退行性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特异性病理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关联。研究的目标是通过识别和表征哮喘相关的脑结构变化,揭示哮喘影响心理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流程
1. 研究对象
研究纳入了128名哮喘患者(59.4%为女性)和134名非哮喘健康对照组(59%为女性),年龄范围为18-70岁。哮喘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从轻度到重度不等。所有参与者均排除了神经系统疾病、创伤性脑损伤、重大医学疾病、双相或精神障碍、其他慢性炎症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 数据收集

    • 脑成像数据:使用3.0特斯拉MRI扫描仪获取高分辨率T1加权图像,并通过FreeSurfer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包括运动校正、强度标准化、颅骨剥离、组织分割和灰白质边界镶嵌。
    • 抑郁症状评估:使用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BDI)评估抑郁症状。
    • 哮喘控制评估:使用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6, ACQ-6)评估哮喘控制情况。
    • 肺功能和炎症评估:通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呼出气一氧化氮分数(FeNO)分别评估肺功能和2型(T2)气道炎症。
    • 血浆生物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浆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炎症标志物)、神经丝轻链(NFL,神经退行性标志物)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AD特异性病理标志物)。
  2. 数据分析

    • 区域兴趣分析(ROI):基于先前研究中与炎症相关的功能性后果或哮喘相关结构影响的区域,包括背侧和腹侧纹状体、苍白球、岛叶、海马和丘脑。
    • 全脑体素分析:通过FreeSurfer的mri_glmfit进行体素水平分析,评估脑体积、皮质厚度和表面积的组间差异及其与哮喘严重程度、炎症程度和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关联。
    • 统计分析:使用R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和颅内体积等混杂因素,并通过Benjamini-Hochberg方法校正多重比较误差。

主要结果
1. 哮喘患者与非哮喘对照组的脑结构差异
- 哮喘患者的右侧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体积显著较小,且哮喘严重程度越高,伏隔核和背侧纹状体体积越小。
- 哮喘患者的眶额叶皮质(orbitofrontal cortex)较厚,中额叶皮质(middle frontal cortex)表面积较大,间脑(diencephalon)体积较大。

  1. 抑郁症状与脑结构的关联

    • 在未使用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的哮喘患者中,抑郁症状与较小的纹状体体积显著相关,提示ICS可能通过减少气道炎症对中枢神经系统(CNS)具有保护作用。
  2. 血浆生物标志物与脑结构的关联

    • 血浆GFAP浓度与较大的间脑、小脑、脑干和丘脑体积相关,但与较小的岛叶厚度和表面积相关。
  3. 哮喘严重程度与脑结构的关联

    • 哮喘严重程度与较小的前扣带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表面积和较大的杏仁核(amygdala)体积相关。

结论
本研究发现,哮喘患者的脑结构变化主要涉及奖赏网络(reward network)和显著性网络(salience network)的关键区域,这些变化可能部分解释了慢性系统性炎症相关的功能性改变。研究还表明,哮喘严重程度、抑郁症状和神经炎症标志物(如GFAP)与这些脑结构变化显著相关。这些发现揭示了哮喘通过神经炎症机制影响心理功能的潜在神经生物学基础,并为哮喘患者的精神健康管理和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亮点
1. 重要发现:首次在哮喘患者中系统性地揭示了奖赏网络和显著性网络的脑结构变化,并阐明了这些变化与哮喘严重程度、抑郁症状和神经炎症标志物的关联。
2. 方法创新:结合区域兴趣分析和全脑体素分析,全面评估了脑结构的变化,并通过血浆生物标志物揭示了潜在的神经炎症机制。
3. 研究意义:为哮喘患者的精神健康管理和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有价值的内容
研究还探讨了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CS)对脑结构的潜在保护作用,提示ICS可能通过减少气道炎症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此外,研究为哮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关联提供了新的证据,提示慢性炎症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这篇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方法、结果和意义,旨在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全面的参考。

上述解读依据用户上传的学术文献,如有不准确或可能侵权之处请联系本站站长:admin@fmrea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