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疾病的低流量旁路手术效果

这是一篇报道首尔国立大学医院对215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病患者进行低位旁路手术的治疗结果的学术论文报告。

背景介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狭窄或闭塞性疾病(ICAD)是导致缺血性stroke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ICAD的最佳治疗方式仍存在争议,旁路手术是否能改善其预后尚未定论。本研究旨在分析ICAD患者接受低位旁路手术后的手术结果。

作者单位: 论文作者来自首尔国立大学医院神经外科,Yuwhan Chung等。

研究方法: 1) 病例入选标准:2003-2022年间共1018例行低位旁路术,从中筛选出215例符合ICAD诊断标准且最佳内科治疗无效的患者纳入研究。 2) 手术方式:直接旁路术44例(20.5%),直接加间接复合旁路术171例(79.5%)。 3) 术前术后管理:包括规范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控制危险因素等。 4) 评估指标:临床结局(修订Rankin量表)、手术并发症、血运重建情况(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脑灌注状态(SPECT)。

主要研究结果: 1) 术后随访54.6±47.6个月,临床状态较术前明显改善(修订Rankin量表评分下降)。 2) 98.1%患者术后直接旁路路径通畅,96.3%随访期间保持通畅,33.7%出现间接途径血运重建。全部患者脑灌注状态改善。 3) 围手术期30天内stroke发生率10.2%,随访期内总stroke发生率12.1%(缺血性12.1%,出血4.1%)。
4) 2年及5年累积stroke风险均为12.1%。

研究意义: 1) ICAD患者接受低位旁路术后,临床预后较好,绝大部分患者血运重建成功,术后缺血性和出血性并发症可控。 2) 提示即使对难治性ICAD患者,旁路手术仍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3) 首次观察到ICAD患者术后存在间接血运重建通路形成的可能。

研究特色: 1) 病例数量大,手术经验丰富。 2) 长期系统随访,评估多方面临床结果。 3) 探讨间接旁路术在ICAD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