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英国老年人健康寿命与寿命的衰老速度分析

——基于“Pace of Aging”方法的群体纵向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科学意义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如何客观衡量并改善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各国社会政策及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课题。传统上,衡量人口老龄化主要依赖“寿命(lifespan)”和“健康寿命(healthspan)”等指标,但这些指标存在一定局限,尤其无法有效区分“由出生早期因素(如孕期保健、早期营养)造成的健康差异”与“成年人及老年阶段、身体持续衰老过程中的可变健康变化”。传统指标难以及时或敏感地反映中晚年干预措施对健康的影响,也难剖析健康不平等等群体现象的内在机制。 为此,科研人员积极探索如何量化个体和人群“衰老速度(pace of aging)”,即生物学功能随时间的下滑速度。该指标更侧重捕捉器官、组织及功能性能力...

大规模血浆蛋白组学揭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通路

一、研究背景与学术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作为全球范围内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最高的类型,约占全部痴呆症患者的60%—80%。其主要发病群体为65岁以上人群,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淀粉样蛋白β(amyloid-β)斑块的沉积、神经纤维缠结以及广泛的神经元丧失。虽然近年来神经影像、脑脊液检测及基因组学为AD的研究带来诸多进展,但AD的早期诊断与疾病进程的客观监测仍受限于侵入性检测方式(如脑脊液穿刺或脑部PET成像)以及有限的生物标志物储备。血浆由于采集简便、患者依从性高,被视为未来AD无创诊断与动态监测的理想基体。但既往基于血浆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样本量普遍较小,且检出蛋白数有限,掣肘了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系统性发现和验证。 此前的多项学者研究(如Walker等人、S...

大规模脑脊液蛋白组网络分析揭示额颞叶变性分子特征

解析FTLD前额颞叶变性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大规模网络分析 —— 解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分子特征 一、学术背景与研究动因 前额颞叶变性(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是65岁以下早发型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引发一系列进行性的行为、语言甚至运动障碍,并显著威胁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负担。尽管FTLD发病的分子机制正在被逐步揭示,但目前对于其病理进展的内在驱动机制以及体内可检测的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的理解,仍然十分有限。临床上常用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诸如神经丝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FL)或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等,主要作为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非特异性指标,难以全面反映FTLD复杂的分子病理进程。 FTL...

TP53特异性突变作为乳腺癌同源重组缺陷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一项临床下一代测序研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突变和信号通路异常。同源重组缺陷(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Deficiency, HRD)是乳腺癌中的一个重要分子特征,与患者对PARP抑制剂(PARPi)治疗的敏感性密切相关。HRD通常由BRCA1/2基因突变引起,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他基因的突变也可能导致HRD。TP53基因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其在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和基因组稳定性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TP53突变与HRD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技术,探索TP53特异性突变在乳腺癌HRD中的潜在作用,并评估其作为PARPi治疗生物标...

CRISP3在宫颈癌中的下调及其临床意义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是全球女性中第四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增宫颈癌病例超过6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4万例。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的持续感染,尤其是HPV16和HPV18型。尽管HPV疫苗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但由于疫苗覆盖率不均以及已感染人群的治疗需求,宫颈癌的防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成为宫颈癌研究的重要方向。CRISP3(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 3,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3)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在多种癌症中引起了...

氢气和肠道微生物群作为实验性结肠炎发展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IB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目前,IBD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检查,但这种方法昂贵、侵入性强且不便于连续使用。因此,开发一种更便捷、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成为迫切需求。 近年来,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与IBD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氢气(H₂)、氨气(NH₃)和硫化氢(H₂S)等,可能通过血液-肺屏障进入呼吸系统,最终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这些气体成分可能成为IBD的生物标志物。然而,目...

循环二甲基胍基戊酸与冠心病风险的研究

背景介绍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代谢和饮食因素。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为研究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视角,特别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代谢物来揭示潜在的疾病风险标志物。二甲基胍基戊酸(Dimethylguanidino Valeric Acid, DMGV)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代谢物,与心肺健康和代谢异常相关。已有研究表明,DMGV的水平可能受到饮食的调控,但其与冠心病相关食物/营养素摄入的具体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浆DMGV水平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与饮食摄入的关联。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Yoriko Heianza、Xuan Wang、Minghao Kou等作者共同完成,作...

基于子空间增强超图神经网络的焦虑障碍识别与生物标志物检测

基于子空间增强超图神经网络的焦虑障碍识别与生物标志物检测

基于子空间增强超图神经网络的焦虑障碍识别与生物标志物检测研究 学术背景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 ADs)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约7.3%的人口。焦虑障碍患者通常表现出过度的恐惧、担忧以及相关的行为异常,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焦虑障碍可以分为多种亚型,如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AD)、恐慌症(Panic Disorder, PD)和特定恐惧症(Specific Phobia, SP)。尽管这些亚型在临床实践中通常通过观察进行诊断,但仍需通过生物标志物来区分患者与健康个体,以...

婴儿血管瘤进展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

婴儿血管瘤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探索研究 学术背景 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尽管大多数IH在出生时并不明显,但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逐渐显现,并在大约一年内经历增殖期,随后进入消退期。虽然大多数IH会自发消退,但部分病例可能引发功能性障碍或永久性瘢痕,尤其是在涉及眼睛或气道等重要器官时。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高风险IH至关重要。 目前,日本血管异常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建议使用口服普萘洛尔或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然而,早期治疗可能带来低血糖、心动过缓、感染和生长障碍等风险。因此,识别哪些IH患者需要早期干预成为了临床上的重要挑战。由于I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预测肿瘤增殖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探索血浆细胞因子作为潜在的...

基于预训练大语言模型的人类蛋白质必要性的全面预测与分析

基于预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人类蛋白质必要性预测与分析 学术背景 人类必需蛋白质(Human Essential Proteins, HEPs)对个体的生存和发育至关重要。然而,实验方法识别HEPs通常成本高、耗时长且劳动强度大。此外,现有的计算方法仅在细胞系水平上预测HEPs,但HEPs在活体人类、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之间差异显著。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在多个水平上全面预测HEPs的计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最近,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功,蛋白质语言模型(Protein Language Models, PLMs)也因其能够在大规模蛋白质序列上进行预训练而崭露头角。然而,PLMs是否能够显著提高蛋白质必要性预测任务的效果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