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彻底手术切除术与生存期延长相关

在这篇来自Neuro-Oncology期刊的研究论文中,研究人员探讨了野生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 wildtype)的恶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在手术切除后,肿瘤细胞在切除边缘的残留量与术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 Survival Curves

作者来自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病理学、放射学等科室,论文于2023年发表。

研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通过回顾性数据建立了一个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手术前患者的特征(肿瘤体积、囊性成分、与脑室接触、多灶性、肿瘤位置等),从而预测患者能否获得较小残留体积(<4.9cc)的彻底切除术。该模型的AUC为0.83,灵敏度62%,特异度90%。

b) 前瞻性收集了44例GBM患者的手术标本,在手术切除边缘处采集组织,利用定量PCR方法检测TERT启动子突变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从而评估手术切除边缘处的肿瘤细胞残留情况。

c) 结果发现,在29例完全切除(残留体积<4.9cc)的患者中,有7例在切除边缘未检测到TERT突变(无残留肿瘤细胞),其中5例为完全切除(残留体积<1cc)。这5例患者的30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75%,而其他有残留肿瘤细胞的患者则为0%(p=0.02)。总生存期方面也有延长的趋势(75%vs40%,p=0.19)。

研究结论是,对于部分GBM患者,在肿瘤切除的同时达到”分子边缘阴性”(无残留肿瘤细胞),可以显著延长术后无进展生存期,提示这种”超大切除”策略可为特定人群带来获益。评估肿瘤边缘的分子信号有望优化手术疗效,并为临床试验入组提供患者分层依据。

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开发了一种快速检测TERT突变的方法,可在术中评估切除边缘的肿瘤细胞残留情况,从而指导”超大切除”的程度。同时,通过对比术后结局,首次发现切除边缘无残留肿瘤细胞的患者预后较好,为手术策略的优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