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游牧放牧实践的可持续性认证研究

背景介绍 在全球范围内,不可持续的农业实践导致了生态系统的退化,尤其是过度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蒙古作为全球第二大羊绒生产国,其游牧放牧实践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山羊数量的增加,过度放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蒙古政府与联合国合作,将2026年定为“国际草原与游牧者年”,旨在推动可持续的放牧实践。 认证计划作为一种激励可持续土地管理的手段,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然而,现有的认证计划在评估可持续性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评估方法的复杂性、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意见分歧以及“绿色清洗”(greenwashing)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透明、可重复且能够代表利益相关者意见的评估方法,成为推动可持续放牧实践的关键。 论...

巴西大西洋森林成熟林丧失的警示模式:一项定量与定性研究

学术背景 巴西大西洋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拥有大量特有物种,并为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长期的森林砍伐导致其原始森林覆盖率仅剩24%。尽管已有法律保护措施,但森林丧失的速度仍然令人担忧。为了更好地理解当前法律在遏制森林砍伐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对巴西大西洋森林中成熟林的丧失进行了全面的定量与定性时间序列分析。该研究旨在揭示森林丧失的空间和时间模式,评估其非法性,并为未来的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Silvana Amaral、Jean Paul Metzger、Marcos Rosa、Bruno Vargas Adorno、Gabriel Crivellaro Gonçalves和Luis Fernando Guedes Pinto共同完成。作者分别来自巴西...

微生物群失调、中性粒细胞募集和间皮细胞间质转化促进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背景介绍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2020年全球约有187万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其中91.5万人因此死亡。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 PM)是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约5%的患者在初次手术时即发现腹膜转移,且预后极差,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5个月。目前,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手段,但复发率高达50%-90%。因此,深入理解腹膜转移的病理生物学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研究肿瘤微环境(tumor mic...

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物理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的侵袭性

学术背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和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功能尚不完全清楚。虽然已有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但其在乳腺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深入研究中性粒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揭示乳腺癌的进展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Sandra Camargo、Ori Moskowitz等研究人员共同完成,合作单位包括荷兰皇家艺...

Odronextamab单药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LM-2试验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学术背景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尽管一线免疫化疗(如R-CHOP方案)在DLBCL患者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但约30%的患者会在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relapsed/refractory, R/R)。对于这些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难治性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6-7个月,预后极差。因此,开发针对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成为临床上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T细胞参与疗法,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和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ies),在R/R DLBCL的治疗中显示出重要潜力。CAR-T疗法虽然在部分患...

剪接体保真度的结构洞察:DHX35–GPATCH1介导的异常剪接底物排斥机制

学术背景介绍 剪接体(spliceosome)是一个高度动态的大分子复合物,负责从pre-mRNA中精确切除内含子(intron)。尽管近年来通过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y, cryo-EM)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对剪接体的逐步组装、催化剪接和最终解离过程有了较为全面的结构理解,但剪接体如何识别并拒绝次优剪接底物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剪接保真性(splicing fidelity)至关重要,因为剪接错误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异常,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本文的研究旨在揭示剪接体如何通过特定的RNA解旋酶(helicase)和G-patch蛋白(G-patch protein)来识别和拒绝异常的剪接底物,特别是那些含有非典型5’剪接位点(5’ splice si...

神经降压素受体1的β-arrestin偏向性激动分子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体细胞表面最丰富的受体家族,也是FDA批准药物中最常见的靶点。GPCRs在疼痛、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GPCRs的药物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受体亚型选择性和控制靶向及非靶向副作用的问题。传统的正构配体(orthosteric ligands)往往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开发作用于正构口袋外的变构调节剂(allosteric modulators)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变构调节剂可以选择性地增强或抑制内源性配体的信号传导,同时提供优异的受体亚型选择性。 近年来,一类被称为偏向性变构调节剂(biased allosteric modulators, BAMs)的分子引起了广泛关注。BAMs不仅具有变构调节功能,...

靶向CD47的抗体-毒素偶联物用于癌症免疫治疗

学术背景 癌症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目标是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然而,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之一是通过表达“不要吃我”信号分子CD47。CD47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 尽管针对CD47的抗体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单独使用往往不足以彻底激活免疫系统。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如何进一步增强免疫系统的反应。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的策略,即将CD47抗体与细菌毒素Listeriolysin O(LLO)偶联,形成抗体-毒素偶联物(ATC),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吞噬和抗原递呈,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论文来源 本文由Benjamin R. S...

力敏感粘附GPCR在平衡感知中的作用

学术背景 平衡感知(equilibrioception)是哺乳动物感知和导航三维世界的关键能力。这种能力依赖于前庭毛细胞(vestibular hair cells, VHCs)的快速机械电转导(mechanoelectrical transduction, MET)反应,该反应能够检测头部的位置和运动。尽管已有研究表明,跨膜通道样蛋白(transmembrane channel-like proteins, TMCs)是MET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关于平衡感知的分子机制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近年来,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作为机械力传感器的角色逐渐受到关注,尤其是在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系统中。然而,GPCRs在前庭系统中的功能尚未...

T细胞受体(TCR)机械力调控特异性机制的研究

T细胞受体(TCR)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识别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的抗原肽,从而启动针对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然而,TCR的特异性(即区分自身抗原和非自身抗原的能力)是免疫系统有效运作的核心。尽管工程化的高亲和力TCR在增强抗原识别方面显示出潜力,但它们往往失去特异性,导致与自身抗原的交叉反应,进而引发严重的副作用。这一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阻碍了TCR在癌症免疫治疗和传染病治疗中的应用。 自然进化的TCR在动态生物力学调控下表现出极高的特异性,而工程化的高亲和力TCR则常常失去这种特异性。本研究旨在揭示自然TCR如何利用机械力形成最佳的“捕捉键”(catch bonds),并探讨高亲和力TCR失去特异性的机制。通过研究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pMH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