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TRAF7)在心脏肥大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学术背景 心脏肥大(Cardiac Hypertrophy)是许多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尽管心脏肥大是心脏对不良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长期的病理性心脏肥大会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目前,针对心脏肥大的有效干预手段仍然有限,因此,探索其分子机制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7, TRAF7)是TRAF家族的一员,在生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有研究表明,TRAF7突变与先天性心脏缺陷和畸形有关,但其在病理性心脏肥大中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TRA...

多巴胺能神经环路的功能分区

多巴胺能神经环路的功能分区及其发育机制 学术背景 多巴胺(dopamine)是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调控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运动控制、情绪调节、动机、学习与记忆等。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位于中脑,其投射通路可分为三条主要路径:黑质-纹状体通路(nigrostriatal pathway)、中脑-边缘系统通路(mesolimbic pathway)和中脑-皮层通路(mesocortical pathway)。这些通路在解剖和功能上具有明确的区分,其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药物成瘾等。然而,多巴胺能神经环路的发育机制及其功能分区的形成过程尚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多巴胺能神经环路在发育过程中如何通过分子机制实现功...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总体生存的两阶段表观基因组四向基因-吸烟交互作用研究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率与基因-吸烟四重交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背景 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每年约有250万新病例被诊断,18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大多数,主要包括肺腺癌(LUAD)和肺鳞状细胞癌(LUSC)。尽管近年来肺癌的治疗手段有所进步,但早期NSCLC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3年生存率为13-40%,5年生存率约为25%。这种临床结果的异质性表明,肺癌的发展背后仍存在许多未被揭示的机制。 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DNA甲基化,被认为是调节肿瘤发生和癌症进展的关键因素。DNA甲基化是一种可逆的表观遗传修饰过程,主要涉及DNA的5-甲基胞嘧啶(5mC)修饰。这种修饰不仅在肿瘤的早期检测中具有潜力,还为...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学术背景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每年有超过一百万新病例被诊断出来。由于其晚期检测的特点,胃癌的死亡率较高,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四。尽管在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等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胃癌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且复发率较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全面分析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对于识别关键靶点、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年来,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在胃癌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中,galectin-9(lgals9)因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与胃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关联而备受关注。然而,galect...

催乳素释放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识别和传导信号的分子机制

催乳素释放肽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识别和传导信号的分子机制

解析PRRP和PRRPR的分子识别及信号传导机制 研究背景 神经肽作为神经系统中最丰富的信号分子,已识别出超过100种,其在代谢、痛觉、繁殖等生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RF-酰胺类神经肽以其C末端的Arg-Phe-NH₂(RF-酰胺)基序为特征,包括催乳素释放肽(PRRP)、神经肽FF(NPFF)、亲吻肽(Kisspeptin)等。RF-酰胺神经肽通过与特定G蛋白偶联受体(GPCR)结合,调控广泛的生理功能。然而,尽管PRRP及其受体PRRPR在调节压力、食欲、疼痛和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与受体结合及活化的分子机制仍未被完全阐明。 PRRP是一种高度保守的RF-酰胺神经肽,其通过逆向药理学研究被鉴定为PRRPR的内源性配体。PRRP与PRRPR主要通过Gq/11信号通路传...

高镁促进通过TRPM7恢复弱视的双眼视觉

高镁促进弱视患者恢复双眼视觉的机制研究:TRPM7的作用 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异常的视觉体验可能会导致视觉功能缺陷,如弱视。目前的研究表明,高镁(Mg^2+)补充可以恢复成体视觉皮层的突触可塑性,促进成年弱视眼的视力恢复。但是,目前尚不清楚Mg^2+是否能够帮助成年弱视患者恢复双眼视觉,以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大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于2023年8月9日收到、2024年3月6日接受的一篇文章提供了研究这一现象的新见解。该研究已发表在《Neurosci. Bull.》上。 本研究首次展示了高Mg^2+能够从弱视中恢复双眼视觉功能。研究表明,TRPM7是高Mg^2+处理后视觉皮层可塑性恢复所必需的,这为未来针对弱视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临床应用。 研究背景 弱视是一...

解析糖皮质激素在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分子靶点

解析糖皮质激素在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的分子靶点 学术背景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已有超过70年的历史被用于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但对其机制一直未有明确解释。临床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淋巴瘤中表现出显著疗效,但对骨髓增生性疾病却无明显作用,这种现象长期未能很好解释。近年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来引发淋巴瘤细胞死亡。这一发现为糖皮质激素与其他靶向药物联合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抗淋巴瘤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 研究来源 本文由Jaewoo Choi等多位学者撰写,其中包括Michele Ceribelli、James D. Phelan等,作者主要来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