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ZNRF3错义突变在内源性水平缺乏显性负性活性

学术背景与论文简介 背景介绍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在多种癌症中失调,尤其是在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肿瘤中。该通路的异常激活通常与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有关,例如 APC、AXIN1/2 和 β-catenin 本身的突变。此外,RNF43 和 ZNRF3 作为 Wnt 受体的负调控因子,通过从细胞膜上移除 Wnt 受体来限制 Wnt 诱导的 β-catenin 信号传导。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些肿瘤相关的 ZNRF3 突变是驱动突变,以及它们通过何种机制促进癌症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性地分析肿瘤相关的 ZNRF3 突变,尤其是错义突变和截短突变,以揭示其在癌症中的功能意义。 论文来源 该论文由 Shanshan Li、Jiahui Niu、Ruyi Zhang 等作者共同完成...

Sirt1对胃癌中H19-糖酵解-组蛋白乳酸化正反馈环的脱乳酸化作用

学术背景与问题提出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2020年约有110万例新发病例。尽管早期检测、手术技术和肿瘤学的进步使得胃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晚期或转移性胃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癌症代谢重编程成为癌症治疗的新策略,尤其是糖酵解(glycolysis)在癌细胞中的激活。糖酵解不仅为癌细胞提供能量,还通过产生乳酸(lactate)影响表观遗传修饰,如组蛋白乳酸化(histone lactylation)。组蛋白乳酸化是一种新型的表观遗传修饰,能够通过乳酸调控基因转录,但其在胃癌中的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组蛋白乳酸化在胃癌中的作用,特别是组蛋白H3K18乳酸化(H3K18la)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并揭示SIRT1(一...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lgals9b通过稳定eef1d蛋白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的发生和转移 学术背景 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每年有超过一百万新病例被诊断出来。由于其晚期检测的特点,胃癌的死亡率较高,在癌症相关死亡中排名第四。尽管在手术切除、辅助化疗和免疫检查点阻断等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胃癌的治疗效果仍然有限,且复发率较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胃癌的发病机制和药物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全面分析胃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对于识别关键靶点、探索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年来,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s)在胃癌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中,galectin-9(lgals9)因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与胃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关联而备受关注。然而,galect...

HIF-1α调控代谢重编程在IgA产生B细胞分化和肠道炎症中的作用

论文综述报告:HIF-1α调控的代谢重编程对IgA B细胞分化及肠道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背景介绍 胚中心(germinal centers,GC)是免疫B细胞克隆扩展和抗体亲和力成熟的关键位点,也是抗体分子类别转换的重要发生地。在GC区域内,B细胞通过体细胞高变(somatic hypermutation,SHM)和类别转换重组(class-switch recombination,CSR)实现对IgG、IgA等抗体类别的生成。这一过程中,表观遗传的组蛋白修饰在转录可达性和DNA双链断裂修复中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在GC区域内的低氧微环境(hypoxia)对免疫细胞代谢和功能调控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已有研究表明,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食管ILC2s通过AREG-EGFR信号介导嗜酸性食管炎中的异常上皮重塑

《食管ILC2通过AREG-EGFR信号介导异常上皮重塑在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中的作用》研究综述 背景简介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sinophilic Esophagitis,EoE)是一种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加的慢性过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浸润和食管上皮增厚,严重影响吞咽功能。这一疾病表现出独特的病理特征,包括基底细胞(basal cells)过度增殖、上皮肥厚与纤维化等,并明显改变了食管的形态和功能。EoE的病理特性此前被认为主要由适应性免疫系统,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2型免疫反应(Th2)驱动。然而近年来,关于ILC2(第二型固有淋巴细胞,Group 2 Innate Lymphoid Cells)的研究逐渐揭示了其在2型炎症中的重要作用。ILC2由...

西方饮食在新型MASH-HCC小鼠模型中富集Galectin-1调控的Rho、ECM和SASP信号的空间影响

西方饮食通过Galectin-1调控的Rho、ECM和SASP信号通路在新型MASH-HCC小鼠模型中的空间影响 学术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 MASH)是HCC的主要诱因之一。随着西方饮食(Western Diet, WD)的普及,MASH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来预防MASH,且HCC的治疗选择非常有限。Galectin-1(Gal-1)是HCC的生物标志物,在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沉默Gal-1可以有效治疗小鼠HCC,但WD对Gal-1信...

CT检测肝脂肪变性的诊断准确性: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

CT在检测肝脂肪变性中的诊断准确性: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学术背景 肝脂肪变性(hepatic steatosis)是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异常积累的结果,可能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称为脂肪性肝病(steatotic liver disease, SLD)。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LD)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SLD形式,并迅速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肝脂肪变性是心血管疾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肝衰竭和死亡的重要风险因素。早期检测肝脂肪变性对于及时干预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传统的肝活检是诊断和分级肝脂肪变性的金标准。近年来,基于MRI的脂肪定量技术被引入作为活检的替代方法,特别是MRI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

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联合分析揭示胃癌中Hedgehog通路的细胞异质性

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联合分析揭示胃癌中Hedgehog通路的细胞异质性 学术背景 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尽管在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胃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胃癌的侵袭性和异质性使其成为难治性癌症之一,尤其是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极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现有的治疗手段无法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模式,也面临着肿瘤微环境和免疫复杂性的挑战。因此,深入理解胃癌的发病机制,尤其是从基因、分子到表型水平的全面探索,对于更好地管理疾病和减轻患者负担至关重要。 Hedgehog(Hh)通路在胚胎发育和成人组织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组织形态...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调节性T细胞相关基因的研究:孟德尔随机化和转录组数据的证据

学术背景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主要由免疫、炎症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最终可能引发肝功能衰竭。PSC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显著差异,发病率从西班牙的0.07例/10万人年到挪威的1.3例/10万人年不等,患病率则从西班牙的0.2例/10万人年到美国的13.6例/10万人年不等。大约70-80%的PSC患者同时患有炎症性肠病,这增加了胆管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PSC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于胆管影像学和肝脏组织病理学。尽管部分患者病程较为缓慢,但PSC的诊断对患者的长期健康有重大影响,中位无移植生存期为13.2年。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磁共振成像(MR)等非侵入性诊断方法逐渐取...

通过化学激活线粒体CLPP调节CD4+ T细胞能量代谢治疗炎症性肠病

学术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IB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知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在其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CD4+ T细胞的失衡。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之间的平衡在IBD的病程中尤为重要。Th17细胞在防御细胞外病原体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功能失调与慢性炎症性疾病如IBD、多发性硬化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密切相关。相反,Treg细胞通过表达Foxp3抑制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侵害。Th17/Treg细胞的失衡与肠道炎症的持续存在密切相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