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机械模型的兰诺拉嗪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心肌细胞剂量的研究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脏病,全球约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病。HCM的主要特征是心肌不对称性肥厚,早期可能表现为左心室(Left Ventricle, LV)高动力性收缩,但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心肌桥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最终导致心脏功能恶化和心衰(Heart Failure, HF)。尤其是年轻患者,HCM进展为心衰的风险较高,约42%-52%的患者在60岁前会发展为心衰。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HCM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 Ranolazine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药物,近年来也被发现对HCM和心衰患者具有治疗潜力。研究表明,Ranolazine通过抑制心肌细胞中...

体外膜氧合器中血栓形成可视化与量化方法的发展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用于心脏和呼吸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尽管ECMO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使用也伴随着显著的医疗设备相关血栓形成风险。血栓形成不仅会阻碍氧合器的血流,还会降低气体交换效率,甚至导致患者出现肺栓塞和缺血性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临床实践中主要通过系统性抗凝剂(如肝素)来降低血栓风险,但抗凝治疗本身也伴随着出血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等风险。因此,研究如何减少ECMO氧合器中的血栓形成,并开发更有效的抗血栓策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此背景下,Jenny S. H. Wang及其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可视化和定量分析ECMO氧合器中血栓形成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

微凹槽机械捕获细胞核诱导细胞组织生长和血管平滑肌分化

学术背景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在正常主动脉壁中负责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然而,在病理条件下,VSMCs会从收缩表型转变为合成表型,并积极参与主动脉壁的重塑。尽管许多体外研究已经报道了VSMCs分化的机制,但体外培养条件与体内主动脉壁的机械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在体内,VSMCs呈现细长形态,并沿血管壁的周向排列,而在体外培养中,VSMCs则随机扩散并形成不规则形状,且易发生去分化。因此,为了阐明VSMCs分化的机制,开发一种能够模拟体内主动脉壁机械环境的细胞培养模型至关重要。 论文来源 这篇论文由Kazuaki Nagayama和Naoki Wataya共同撰写,他们来自日本茨城大学机械系统工程系的微纳米生物力学实验室。论文于2...

表型年龄介导“生命必需8项”对美国成年人死亡率的影响

老龄化是多种慢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然而,chronological age(实际年龄)并不能完全反映个体在生物老化过程中的差异。Phenotypic age(表型年龄)是一种基于常规临床标志物的综合评分,用于区分同一年龄段内具有不同疾病和死亡风险的个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运动、吸烟、饮酒、肥胖和睡眠等,与生物老化的加速或减缓密切相关。Life’s Essential 8(生命必需8项,LE8)是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一组健康行为,旨在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达到理想的心血管健康(CVH)。然而,表型年龄是否能够有效介导LE8对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探讨表型年龄是否能够介导健康生活方式对死亡率的保护作用,并量化表型年龄在LE8与死亡率之间...

发酵蔬菜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代谢产物生成等机制,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发酵蔬菜(Fermented Vegetables, FVs)富含益生菌,被认为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来降低炎症水平,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然而,关于发酵蔬菜对肠道菌群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还较为有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定期摄入发酵蔬菜对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成年人的炎症标志物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论文来源 本研究由Melissa Baron、Bin Zuo、Ji...

妊娠期间心脏自律性调控的研究

学术背景 孕期女性的心血管系统会经历一系列显著的生理变化,以满足妊娠期间增加的生理需求。其中,静息心率(heart rate, HR)的增加是孕期常见的现象,通常会增加10-20次/分钟。然而,这种心率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升,从而对母婴健康构成威胁。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孕期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SAN)的电重构与心率增加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特别是,乙酰胆碱激活的钾电流(acetylcholine-activated potassium current, IKACh)在窦房结自律性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在孕期心率调节中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为了更好地理解孕期心率增加的机制,研究人员假设,除了已知的电重构外,IKACh的功能变化...

细胞通讯网络因子2(CCN2)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平滑肌细胞转分化和脂质积累的研究

背景介绍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动脉壁内脂质斑块的逐渐积累,最终导致心肌梗死、中风和外周血管疾病等心血管事件。尽管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但这些治疗方法缺乏靶向特异性,尤其是在疾病晚期阶段,往往无法完全阻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是血管壁的主要细胞成分,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正常情况下,VSMCs表现出静息或收缩表型,但在损伤或某些刺激下,它们可以发生表型转化,转变为合成表型,表现出增殖和迁移能力。近年来,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

白细胞介素11疗法引起急性左心室功能障碍

学术背景 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 11, IL-11)是IL-6细胞因子家族的一员,最初被认为在血小板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被开发为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然而,随后的研究发现,IL-11在造血过程中并非必需,且其在患者中的应用与严重的、无法解释的心脏副作用相关。此前,IL-11被认为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近年来的研究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特别是,IL-11在心脏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首次揭示IL-11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并解释其临床应用中的心脏副作用。 论文来源 本论文由Mark Sweeney等作者撰写,研究团队来自多个知名机构,包括MRC Laboratory of Medical Sciences、Imperial Co...

GDF15拮抗作用限制严重心力衰竭并预防心脏恶病质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预后较差。心脏恶病质(Cardiac Cachexia)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体重显著下降、肌肉消耗和营养不良,其发生与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独立相关。尽管心脏恶病质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但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在营养状态恶化与心脏功能恶化之间的关系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 GDF15)作为一种细胞应激标志物,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GDF15通过抑制食欲和减少食物摄入,可能在心脏恶病质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GDF15在心力衰竭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尤其是在其是否具有保护性还是...

异常昼夜节律通过降低心室机械强度加剧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以心室扩张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心脏移植的主要适应症之一。DCM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感染、药物、毒素和内分泌紊乱等。由于其病因的异质性,早期和精确干预变得非常困难。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生物体内部的一种生理节律,调控着心脏的收缩、代谢、电生理和神经体液控制。异常的昼夜节律(Abnormal Circadian Rhythm, ACR)已被证明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和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然而,ACR在DCM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尚未在临床样本中得到深入探讨。 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 SA)是最常见的与ACR相关的疾病,SA患者通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