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动碘捕获技术助力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移动碘捕获技术助力高稳定性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背景介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Perovskite Solar Cells, PSCs) 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而被认为是未来光伏发电的热门候选材料。然而,钙钛矿材料自身的稳定性问题,尤其是光分解(Photolysis)和离子迁移(Ion Migration),严重影响了其实际应用。具体来说,碘离子(Iodide)和碘空位(Iodine Vacancies)等缺陷在光照和偏压条件下会引发自加速的化学反应,导致钙钛矿材料快速降解。因此,寻求能够捕获和稳定碘相关缺陷的方法对提高PSCs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来源

本文由Xiaoxue Ren、Jifei Wang、Yun Lin、Yingwei Wang、Haipeng Xie、Han Huang、Bin Yang、Yanfa Yan、Yongli Gao、Jun He、Jinsong Huang和Yongbo Yuan 等学者撰写,分别来自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央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托莱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等机构。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文章DOI 为https://doi.org/10.1038/s41563-024-01876-2。

研究流程

该研究旨在通过界面材料捕获动态释放的碘和防止碘离子(ix-)损失,提出了一个新的策略来保护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文中详细描述了以下几个实验步骤:

  1. 引入外源性碘分子: 研究人员通过旋涂碘/异丙醇溶液在钙钛矿表面引入外源性碘(I2)分子,用于模拟碘加速降解的条件。研究发现,引入的碘分子在光照下会加速钙钛矿的降解。

  2. 软路易斯酸的保护作用: 通过在钙钛矿表面覆盖少量的软路易斯酸(Soft Lewis Acids)如C60、PCBM、PFi和5FiB等材料,发现这些材料能够有效捕获碘分子,并显著延缓钙钛矿材料的降解速度。具体实验表明,覆盖C60层的钙钛矿膜在UV光辐照下稳定性提高了约10倍。

  3. 拉曼光谱测绘验证: 利用拉曼光谱在不同区域测绘发现C60层无论位于分析层的顶部还是底部,都能有效捕获碘阴离子(I3-),这表明软路易斯酸捕获碘的能力是系统性的。

  4. 不同捕获剂的比较: 比较了多种有机电子传输材料如PCBM、C60与Fai、CSi或PBi2等碘化物的结合能,发现PFi捕获碘的能力最强,这是由于PFi在碳-氟链端的碘原子具有较强吸电子性质,从而能够有效结合负电荷的I-或IX-。

  5. 动态碘捕获稳定性的应用: 在应对电池反向偏压的不稳定性方面,采用PFi/PCBM/C60作为电子传输层的电池能在极端反向偏压条件下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而未进行界面优化的电池在短时间内效率迅速下降。

主要结果

  1. 保护机制: 研究证实,PFi和C60通过捕获钙钛矿薄膜中释放的碘或碘自由基,有效抑制了离子迁移,可以防止界面金属腐蚀,提升逆偏压稳定性。

  2. 稳定性显著提高: 覆盖PFi/PCBM/C60的反相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反向偏压下100小时保持90%的初始效率,稳定性提升了三个数量级。此外,该结构下电池在UV-光照和热光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稳定性提升,分别提高了约10倍和30倍。

  3. 防止碘损失,提高制造良品率: 在制造过程中,通过PFi层有效防止碘离子的损失,使得最终产品的初始碘空位浓度降低,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制造良品率。

  4. 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由于PFi分子的偶极方向有利于电荷收集,采用PFi/PCBM/C60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Voc)和光电转换效率(PCE)均有所提升。

结论与价值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过界面碘/碘化物捕获策略显著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热和电稳定性的新方法。采用PFi/PCBM/C60作为电子传输层,不仅提高了电池的稳定性,也提升了光电转换效率,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保证。此改革对于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向卤键提升离子捕获能力,避免反向偏压下性能的急剧下降,研究为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伏产业指引了新的方向,展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