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程序化对称性破缺设计的四组分蛋白质纳米笼
四组分蛋白质纳米笼的设计:通过程序化对称性破缺实现
学术背景
蛋白质纳米笼(protein nanocages)是一类具有高度对称性的蛋白质组装体,广泛应用于疫苗开发、药物递送和纳米材料设计等领域。自然界中的病毒通常通过对称性破缺(symmetry breaking)来构建复杂的结构,尤其是高三角数(higher triangulation number, T)的二十面体(icosahedral)结构。然而,自然界中尚未发现通过对称性破缺构建的四面体(tetrahedral)或八面体(octahedral)高T数结构。为了探索这一领域,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设计策略,通过伪对称化(pseudosymmetrization)三聚体构建块,构建高T数的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
论文来源
该论文由Sangmin Lee、Ryan D. Kibler、Green Ahn、Yang Hsia、Andrew J. Borst、Annika Philomin、Madison A. Kennedy、Buwei Huang、Barry Stoddard和David Baker共同撰写,发表于《Nature》期刊。作者来自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蛋白质设计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和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论文于2024年7月11日在线发表。
研究流程
1. 设计策略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分层次的设计策略,通过伪对称化三聚体构建块,构建高T数的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具体步骤如下: 1. 设计T=1笼:首先,设计具有C3对称性的同源三聚体(homotrimers),并将其沿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的对称轴排列,形成T=1的纳米笼。 2. 提取环状子结构:通过将同源三聚体替换为伪对称的异源三聚体(heterotrimers),提取环状子结构(crowns)。这些异源三聚体由三个不同的链组成,缺少一个三聚体-三聚体界面,从而将子结构从笼中分离出来。 3. 构建T=4笼:将提取的环状子结构与新的同源三聚体结合,沿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的对称轴排列,形成T=4的纳米笼。
2. 伪对称异源三聚体的设计
研究人员采用界面移植(interface transplantation)方法,将不同同源三聚体的界面移植到宿主三聚体上,构建伪对称的异源三聚体。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异源三聚体能够形成预期的结构,并且具有不同的臂长,便于后续的组装。
3. 纳米笼的设计与验证
研究人员设计了T=1的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结构。随后,提取环状子结构,并将其与新的同源三聚体结合,构建T=4的纳米笼。通过负染色电子显微镜(NSEM)和冷冻电镜(cryo-EM)验证了这些纳米笼的结构。
主要结果
- T=4纳米笼的结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T=4的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分别由48、96和240个亚基组成,直径分别为33 nm、43 nm和75 nm。这些纳米笼具有四个不同的链和六个不同的蛋白质-蛋白质界面。
- 伪对称异源三聚体的验证:通过实验验证,伪对称的异源三聚体能够形成预期的结构,并且具有不同的臂长,便于后续的组装。
- 纳米笼的热稳定性和pH耐受性:实验表明,T=4的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在70°C以下保持稳定,并且在pH 5.3以上保持结构完整,表明其具有作为递送载体的潜力。
- 纳米笼的细胞内化:研究人员将二十面体纳米笼的一个链与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结合蛋白融合,成功实现了纳米笼在肝细胞中的内化。
结论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设计策略,通过伪对称化三聚体构建块,构建高T数的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这些纳米笼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多个功能化位点,为疫苗开发和药物递送提供了新的平台。特别是,T=4的二十面体纳米笼具有较大的内部体积,可以用于包装核酸和其他大分子。
研究亮点
- 创新性设计策略:该研究首次提出了通过伪对称化三聚体构建块,构建高T数的四面体、八面体和二十面体纳米笼的设计策略。
- 复杂的纳米笼结构:成功构建了具有四个不同链和六个不同界面的T=4纳米笼,展示了其在疫苗开发和药物递送中的潜力。
- 实验验证:通过NSEM和cryo-EM验证了纳米笼的结构,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热稳定性和pH耐受性。
- 细胞内化实验:成功实现了纳米笼在肝细胞中的内化,展示了其作为递送载体的潜力。
研究意义
该研究为蛋白质纳米笼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示了通过伪对称化构建复杂纳米结构的可行性。这些纳米笼在疫苗开发、药物递送和纳米材料设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T=4的二十面体纳米笼具有较大的内部体积,可以用于包装核酸和其他大分子,为基因治疗和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