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运动病探测的生物传感器与生物标志物

探讨运动病的生物标志物与生物传感器:解决诊断难题的创新方向 运动病(Motion Sickness,MS)是人类普遍经历的一种综合症,发生在交通工具或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所引起的非自然运动中。它的特征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出虚汗及肤色苍白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其他躯体和心理上的不良后果。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客观指标及实时检测方法,运动病的精确诊断一直是医疗领域中的难题。尽管已有研究显示一些生理和生化指标可能与运动病的发生相关,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综述和统一的技术解决路径。为此,《Biosensors and Bio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Motion Sickness》这一科学论文集中探讨了运动病的病理机制、潜在...

针对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外显子44跳跃的Brogidirsen双靶点反义寡核苷酸的1/2期临床试验

双靶点外显子跳跃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在杜氏肌营养不良症中的新进展:Brogidirsen的I/II期临床试验 背景介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是一种致命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骨骼肌和心肌功能,导致患者早期丧失行动能力,甚至器官衰竭。截至目前,DMD尚无根治方法。其病因是由X染色体短臂(Xp21.2)的DMD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编码的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缺失或异常。抗肌萎缩蛋白是维持肌细胞膜结构稳定的关键蛋白,其缺失会引发肌纤维的逐渐退化,最终导致肌肉坏死和功能衰退。 目前的DMD治疗策略中,外显子跳跃疗法(Exon-Skipping Therapy)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分子治疗方法,通过短链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

肿瘤和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在化疗免疫治疗中的关联性研究

背景介绍 本文研究聚焦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MPM)这一罕见且高度致命的癌症,这种癌症与石棉暴露高度相关。目前病人确诊时大多已进入晚期,生存时间一般仅为12至15个月,传统治疗方式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然而,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以及免疫化疗联合疗法的引入,治疗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尽管这些疗法在某些患者中表现出显著临床疗效,但实际疗效仍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迄今为止,缺乏可指导治疗决策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使得临床医生难以判断患者是否能够从治疗中获益并衡量治疗的潜在副作用风险。因此,本研究尝试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

放疗诱导的TREM1+单核-巨噬细胞在直肠癌中的作用

放疗联合免疫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介导TREM1+单核-巨噬细胞的可塑性研究:一项综合性多组学研究 背景介绍 直肠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诱因,占所有结直肠癌病例的三分之一。尽管手术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CRT)在局部晚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LARC)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传统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仅在15%-30%,且30%患者会出现远处转移。这些临床难题促使科学家们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

外周血单核细胞多部位DNA甲基化改变作为AIS/I期肺腺癌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一项多中心队列研究

基于外周血单核细胞DNA甲基化的早期肺腺癌诊断新方法 背景介绍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 LUAD)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肺癌病例的约40%。尽管近年来肺腺癌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预后仍然不佳,主要原因之一是早期诊断的困难。大多数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进入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是早期肺腺癌筛查的常用工具,但其假阳性率高达96.4%,且现有的血清生物标志物(如CEA)在早期肺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因此,开发一种非侵入性、高效的早期肺腺癌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

通过特定循环基因分层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通过特定循环基因分层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学术背景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北美男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许多患者在诊断时被认为患有局限于器官的疾病,但仍有25-35%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经历复发。这种临床异质性表明,当前在诊断时无法准确预测癌症的侵袭性,且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影像学检查在疾病晚期之前无法检测到癌症的扩散。此外,前列腺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如不同前列腺上皮细胞亚型的存在)使得当前的治疗方法无法针对所有细胞亚型,这进一步加剧了治疗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探索了通过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中的循环基因来分层前列腺癌患者的可能性。液体活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能够通过血液等体液中...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结构与功能网络连接变化及其与慢性症状的关系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结构与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研究 背景介绍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长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体症状。尽管许多患者在受伤后的几个月内症状会有所缓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受伤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内持续出现症状。为了更好地理解TBI对大脑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大脑的结构连接(Structural Connectivity, SC)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 FC)之间的关系。SC通常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来评估白质的完整性,而FC则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

使用多重液滴数字PCR检测八种癌症的方法

多癌种检测的多重液滴数字PCR甲基化检测方法 背景介绍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0年报告的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尽管许多癌症在早期发现和治疗时可以治愈,但许多患者仍被诊断为晚期,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仅针对结直肠癌、乳腺癌和宫颈癌开展了筛查项目,而其他癌症类型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手段。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癌症的早期诊断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种在癌症早期就发生改变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与突变不同,甲基化模式在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这些差异在癌症发生早期就已出现,因此甲基化检测被认为是早期癌症诊断的理想工具。近年来,液滴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

血浆S100β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和认知衰退的预测因子

血浆S100β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和认知衰退的预测标志物 学术背景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其病理特征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沉积和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tau)聚集。这些病理变化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逐渐衰退,通常在病理出现多年后才被临床察觉。尽管目前有超过140种干预措施在180多项AD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但仅有7种药物获得FDA批准用于AD患者。这些药物(如多奈哌齐、加兰他敏、利斯的明和美金刚)在6-12个月内提供有限的认知改善效果。近年来,针对Aβ的抗体药物(如aducanumab、lecanemab和donanemab)在减少Aβ病理和延缓认知衰退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这些药物可能引发脑水肿和微出血等副作用,且其...

松弛交换磁共振成像(REXI):一种评估脉络丛跨屏障水交换的非侵入性成像方法

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评估脉络丛跨屏障水交换 背景介绍 脉络丛(Choroid Plexus, CP)是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生成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 BCSFB)的重要组成部分。脉络丛通过调节脑脊液的分泌和吸收,维持大脑的内环境稳定。然而,目前缺乏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来评估脉络丛的功能,这限制了对BCSFB功能的深入理解。现有的方法,如示踪剂稀释法和脑脊液采集法,虽然能够间接测量脑脊液的分泌,但这些方法具有侵入性,且无法准确区分脉络丛与其他潜在来源(如血脑屏障)的贡献。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通过测量脉络丛到脑脊液的水流出率(kbc)来评估BCSFB的完整性。这一指标在老年小鼠和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