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染色质重塑因子BAZ2B缓解肝脏衰老和MASH纤维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全球人群老龄化加剧的今天,代谢异常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hepatitis,缩写MASH,又称NASH)及其肝纤维化等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已成为基础与临床肝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MASH是代谢异常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原NAFLD)的进展型,以肝脏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肝细胞衰老和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令人关注的是,肝衰老(aging of the liver)不仅是MASH发生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体内细胞衰老(cellular senescence)、表观遗传(epigenetics)失调在肝脏衰老及MASH纤维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已有...

基于物理组织特性的准空间单细胞转录组揭示肝脏早期衰老相关微环境

重新定义肝脏早期衰老微环境:Quasi-spatial单细胞转录组揭示纤维化壁龛的形成与细胞异质性 背景及研究动因 衰老是生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器官组织中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s)的积累。这些细胞常由组织损伤诱发,且随着机体免疫监视能力衰退,愈发难以被及时清除。衰老细胞的存在及其所分泌的炎症相关分子(即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对组织微环境具有复杂影响,既可能参与生理性修复,也可能诱发慢性炎症,损害组织稳态。然而,当前科技手段在解析这些细胞在组织内的具体分布、表型多样性乃至其对微环境的影响上,仍面临诸多难题。尤其在肝脏这类容易伴发纤维化的重要器官上,衰老细胞相关壁龛的形态、动态发展规律以及各类细胞间复杂的空间互作关系,尚不清晰。 近年来,单细胞组学...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Cox比例风险模型增强及其在癌症预后中的应用

一、研究背景与学科前沿 癌症预后分析一直是医学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ies)的广泛应用,科学家们得以深入探索癌症患者的分子生物标志物(biomarker)和临床特征,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生存风险,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传统的 Cox 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作为经典的生存分析工具,因其优秀的统计基础和适应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癌症预后研究。 然而,随着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以及多组学(omics)数据的引入,科学家们逐步认识到传统 Cox 模型在特征提取和复杂关系建模方面的不足。许多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往往侧重于特征...

左胰腺切除术后胰瘘预测模型的国际多中心验证及DISPAIR-FRS联合预测模型的开发与验证

学术背景 胰腺切除术是治疗胰腺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0%。POPF不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还与术后死亡率上升密切相关。因此,准确预测POPF风险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优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目前已有两个独立的术前预测模型——DISPIR和D-FRS,分别于2022年发表并进行了外部验证。然而,这两个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对这两个模型进行国际多中心验证,并探索是否可以通过结合现有模型开发出性能更优的新模型。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来自多个国际知名机构的学者共同完成,包括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挪威奥斯陆大学医院、丹麦奥胡斯大学医院、法国巴黎皮提耶-萨勒佩特里埃医院...

术前立体定向放疗预防高风险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前瞻性多中心II期单臂试验(FIBROPANC)

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是治疗胰腺及周围器官肿瘤的常见手术,但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 POPF)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尤其在高危患者中,POPF的发生率可高达50%。POPF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感染、出血甚至死亡。尽管近年来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有所改进,POPF的发生率仍未显著降低。因此,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已有研究表明,术前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在胰腺癌患者中可显著降低POPF的发生率,这可能与放疗诱导的纤维化(fibrosis)有关,纤维化可以增加胰腺组织的硬度,从而减少手术中的撕裂风险。然而,对于非胰腺癌患者,术前放化疗的应用...

胰腺腺癌的临床基因组图谱:KRAS突变剂量作为总体生存的预后标志

胰腺导管腺癌的临床基因组景观:KRAS突变剂量与预后的关系 学术背景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其五年生存率是所有癌症类型中最低的。超过90%的PDAC患者携带KRAS基因的热点突变,这些突变长期以来一直是靶向治疗的难点。尽管近年来针对KRAS突变的治疗取得了进展,但基因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疾病预后方面的作用仍然不够明确。特别是KRAS突变剂量的增加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大规模的临床基因组数据分析,揭示KRAS突变剂量在PDAC中的预后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见解。 本研究由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的研究团队主导,发表于2025年2月的Natu...

CDC42在肝星状细胞激活早期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CDC42在肝星状细胞激活早期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学术背景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多种肝病的病理过程,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cirrhosis),这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健康的肝脏中,HSCs处于静止状态(quiescent state),主要负责储存视黄醇(retinoid)。然而,在肝脏受损时,HSCs被激活并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myofibroblast-like cells),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如胶原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因此,抑制HSCs...

通过增加细胞NAD+保护肝细胞免受棕榈酸诱导的脂毒性

NAD+通过阻止PARP-1抑制和mTORC1-p300通路激活保护肝细胞免受棕榈酸诱导的脂毒性 研究背景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MAFLD)是一种从单纯性脂肪变性到脂肪性肝炎、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广泛肝病谱系。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MAFLD的发生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尤其是循环中游离脂肪酸(FFAs)水平的升高。饱和脂肪酸(SFAs)如棕榈酸(palmitate)在肝细胞中具有细胞毒性,能够诱导细胞死亡,因此棕榈酸常被用作体外研究肝脂毒性的模型。尽管已有大量研究,但棕榈酸诱导的脂毒性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内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水平在细胞代谢和应激反应中起关键作用。PARP-1(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是一种DNA损伤修复酶...

通过暂时抑制必需基因在体内扩展基因靶向肝细胞

基因治疗新突破:Repair Drive技术实现肝细胞体内扩增 学术背景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尤其是针对肝脏疾病的基因治疗,由于肝脏在代谢中的核心作用,成为了研究的重要目标。尽管已有的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基因敲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大多数肝脏疾病需要的是基因修复(correction)而非敲除(disruption)。然而,基因修复的效率和精确性在终末分化的肝脏细胞中非常有限,这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Repair Drive的新技术,旨在通过短暂抑制一个必需基因(essential gene),选择性地扩增经过同源定向修复(HDR, Homology-Directed Repair)的肝细胞,从而提高基因修复的效率。...

器官特异性微环境驱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T细胞的分化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器官特异性T细胞分化的研究 学术背景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供体T细胞对宿主组织的免疫攻击引起。尽管AGVHD的病理机制已有所研究,但T细胞在特定器官中的分化机制仍不明确。T细胞在不同器官中的特异性反应可能受到局部微环境的调控,但这种调控的具体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AGVHD影响多个器官,包括胃肠道、皮肤、肝脏和肺部,但不同器官的病理特征和免疫反应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开发针对特定器官的治疗策略。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