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特应性皮炎、银屑病、斑秃和白癜风患者共病患病率与发病率研究

日本皮肤病患者的共病流行率和发病率研究 学术背景 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银屑病(Psoriasis)、斑秃(Alopecia Areata, AA)和白癜风(Vitiligo)是常见的慢性炎症性或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常常伴随着多种共病,包括感染、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尽管有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皮肤病与共病之间存在关联,但针对日本患者群体的研究仍然有限。特别是在日本这个具有独特人口结构和医疗体系的国家,皮肤病患者的共病模式可能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一项基于日本医疗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这些皮肤病患者中某些特定共病的流行率和发病率。 论文来源 这项研究由Pfizer Japan Inc....

M2a巨噬细胞在生殖器疣状黄色瘤中的优势浸润

M2a巨噬细胞在生殖器疣状黄色瘤中的优势浸润 学术背景 疣状黄色瘤(Verruciform Xanthoma, VX)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疣状肿瘤,最早由Sachs于1903年报道,并由Shafer在1971年正式命名。这种病变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的生殖器区域和口腔黏膜中。组织病理学上,其特征为表皮乳头状增生和真皮层中的泡沫细胞浸润。尽管经过多年研究,VX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由于其病变部位的独特性(生殖器区域)和疣状外观,曾有学者推测其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但多项研究未能证实这一假设。因此,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其他可能的病因,其中包括局部刺激、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细胞的参与。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其功能和表型可分为M1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通常由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

抗生素治疗对伴有链球菌感染的活动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研究

抗生素治疗对合并链球菌感染的银屑病(Psoriasis)患者的影响 学术背景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系统性皮肤病,全球患病率约为2%-3%。尽管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表明,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可能诱导或加重银屑病。特别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与银屑病的关联已被广泛研究。许多患者报告银屑病的发作与链球菌性咽喉感染相关,尤其是在儿童和成人中。然而,链球菌感染对银屑病病程的确切影响仍不明确,且抗生素治疗在银屑病管理中的作用也存在争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D. Bonciani等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链球菌感染对银屑病病程的影响,并探讨系统性抗生素治疗在合并链球菌感染的银屑病患者中的有效性。 论文来...

皮质激素联合低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学术背景介绍 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 PV)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其特点是病程慢性且伴随多种并发症和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目前,全球许多国家的指南将系统性糖皮质激素(Corticosteroids, CS)和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RTX)作为治疗PV的一线方案。然而,由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高成本,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患者难以获得这种治疗。尽管多种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s, ISAs)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但在许多地区,这些药物的广泛应用仍受到限制。例如,在中国,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医保覆盖有限,而硫唑嘌呤(Azathio...

利用地拉西定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治疗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慢性伤口

研究背景 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ecessive Dystrophic Epidermolysis Bullosa, RDEB)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由COL7A1基因突变引起,导致VII型胶原蛋白(C7)的缺失或功能障碍。VII型胶原蛋白是维持皮肤结构稳定的关键蛋白,其缺失会使患者的皮肤极度脆弱,容易形成水疱和慢性伤口。慢性伤口不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容易引发炎症和组织瘢痕化,甚至增加皮肤癌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促进RDEB患者的伤口愈合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在慢性伤口的炎症和愈合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RDEB患者的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中MMP-9...

不同年龄段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研究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患者的年龄差异及其可能机制的临床研究 学术背景 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 B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水疱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患者。然而,近年来发现,BP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且年轻患者往往病情更为严重,治疗难度也更大。尽管BP的发病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不同年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及其潜在机制的研究仍较为有限。为了更好地理解BP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表现,并为年轻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作者开展了这项研究。该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年龄BP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并探索这些差异背后的可能机制。 论文来源 该研究由Xinyi Chen、Bingjie Zhang、Xuming Mao等多位学者共同完成,主要来...

婴儿血管瘤进展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探索性研究

婴儿血管瘤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探索研究 学术背景 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 IH)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尽管大多数IH在出生时并不明显,但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内逐渐显现,并在大约一年内经历增殖期,随后进入消退期。虽然大多数IH会自发消退,但部分病例可能引发功能性障碍或永久性瘢痕,尤其是在涉及眼睛或气道等重要器官时。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高风险IH至关重要。 目前,日本血管异常临床实践指南(2017年)建议使用口服普萘洛尔或皮质类固醇等治疗方法。然而,早期治疗可能带来低血糖、心动过缓、感染和生长障碍等风险。因此,识别哪些IH患者需要早期干预成为了临床上的重要挑战。由于I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缺乏预测肿瘤增殖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探索血浆细胞因子作为潜在的...

Deucravacitinib治疗银屑病的真实世界52周疗效:按年龄和体重指数分层分析

Deucravacitinib 在银屑病中的真实世界52周疗效研究 背景介绍 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至3%。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QoL),还常伴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等合并症。近年来,研究发现IL-17和IL-23通路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而酪氨酸激酶2(TYK2)作为Janus激酶(JAK)家族的一员,通过传递IL-12、IL-23和I型干扰素(IFNs)的细胞内信号,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因此,针对TYK2的治疗药物可能成为银屑病的有效疗法。 Deucravacitinib是一种口服TYK2抑制剂,通过结合调控域(假激酶域)以变构方式抑制TYK2,而非直接结合其催化域。与JAK1、JAK2和JAK3相比,Deucra...

单细胞基因表达适应性进化的随机模型揭示肿瘤亚克隆进化的非基因组贡献

单细胞基因表达适应性进化揭示肿瘤亚克隆的非基因组贡献 学术背景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进展是由细胞的进化驱动的,这些细胞通过获得生长优势的适应性而被选择。传统上,癌症进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突变上,认为突变是驱动肿瘤进化的主要因素。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遗传因素,如表观遗传改变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也在癌症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基因表达的适应性变化可能直接影响细胞功能,揭示这些变化有助于理解肿瘤进化中的选择性压力,并为设计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尤其是基于批量测序的研究难以区分细胞水平的表达变化和细胞群体组成的变化,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为研究基因表达的进化提供了新的机会。 本文的研究团队通过构建...

T细胞受体表示对比学习的研究

T细胞受体(TCR)特异性预测的新突破——SCEPTR模型的提出 学术背景 T细胞受体(TCR)在免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呈递的肽段结合,决定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理解TCR与特定肽段-MHC复合物(pMHC)的相互作用是免疫学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尽管高通量实验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大量TCR序列数据,但精确预测TCR与特定pMHC的结合能力仍然是一个难题。当前,蛋白质语言模型(PLMs)在高通量数据分析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但在TCR特异性预测任务中表现欠佳,尤其是在数据稀缺的情境下。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无标注的TCR序列数据来训练模型,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论文来源 本文由Yuta Nagano、Andrew G.T. Pyo、Martina...